炉甘石,中药名。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矿,主含碳酸锌3。具有解毒明目退翳,收湿止痒敛疮的功效。主治目赤肿痛,烂弦风眼,多泪怕光,翳膜胬肉,溃疡不敛,皮肤湿疮,阴部湿痒。开矿采集。
外用适量
宜炮制后外用,专做外用,不做内服。
1.治目生翳膜,《宜明论方》用本品配青矾、朴消与沸水化开,温洗患处。
2.治目赤肿痛,眼睑赤烂或翼状胬肉遮睛,常配硼砂、玄明粉、冰片研细末点眼,方如《证治准绳》白龙丹。
3.治痈疽溃后,脓水将尽,可与乳香、琥珀、朱砂等同用。
4.治阴汗湿痒,可与蚌粉、五倍子等研末外掺,如《直指方论》阴汗湿痒方。
5.治聤耳出脓及黄汁,配枯矾、胭脂、麝香为末吹耳,如《医方大成》红绵散。
1.治诸般翳膜:炉甘石、青矾、朴硝等分。为末。每用一字,沸汤化开,温洗,日三次。(《本草纲目》引《宣明论方》)
2.治目暴赤肿:炉甘石(火煅,尿淬)、风化硝等分。为末。新水化一粟米点之。(《本草纲目》引《御药院方》)
3.治风眼流泪烂弦:炉甘石二两,以黄连一两煎水,入童尿半盏,再熬,下朴消一两,又熬,成,以火煅石,淬七次,洗净,为末,入密陀僧末一两,研匀,收点之。(《本草纲目》引《卫生易简方》)
4.治目暗昏花:炉甘石(研)、代赭石(煅,醋淬七次)、黄丹(水飞)各四两。为末。白沙蜜半斤,以铜铛炼去白沫,更添水五、六碗,熬沸,下前末,文武火熬至一碗,用铜器搅,试将药滴水中沉下为度,以夹纸四重滤,于瓷器内贮密封。不时点之有验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炮制方法:
1.炉甘石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打碎。
2.煅炉甘石:取净炉甘石,置耐火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,煅至红透,取出,立即倒人水中浸淬,搅拌,倾取上层水中混悬液,残渣继续煅淬3~4次,至不能混悬为度,合并混悬液,静置,待澄清后倾去上层清水,干燥。
3.制炉甘石:
(1)黄连汤制炉甘石:取黄连加水煎汤2~3次,过滤去渣,合并药汁浓缩,加入煅炉甘石细粉中拌匀,吸尽后,干燥。
每100kg煅炉甘石细粉,用黄连12.5kg。
(2)三黄汤制炉甘石:取黄连、黄柏、黄芩,加水煮汤2~3次,至苦味淡薄,过滤去渣,加入煅炉甘石细粉中拌匀,吸尽后,干燥。
每100kg煅炉甘石,用黄连、黄柏、黄芩各12.5kg。
本品多作眼科外用药,临床要求用极细药粉,大多煅溶后还需水飞制取,制炉甘石应选用水飞后的细粉。
炮制作用:
1.炉甘石:味甘,性平。归肝、心经。具有解毒明目退翳、收湿止痒敛疮的功能。炉甘石一般不生用,也不作内服,多作外敷剂使用。
2.煅炉甘石:经煅淬水飞后,质地纯洁细腻,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,消除了由于颗粒较粗而造成的对敏感部位的刺激性。
3.制炉甘石:采用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,可增强清热明目、敛疮收湿的功效。用于目赤肿痛,眼缘赤烂,翳膜胬肉,溃疡不敛,脓水淋漓,湿疮,皮肤瘙痒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炉甘石:拣去杂质,打碎。
煅甘石:取净炉甘石,打碎,置坩埚内,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,取出,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,搅拌,倾出混悬液,将石渣晾干,再煅烧3~4次,最后将石渣弃去。取混悬液澄清,倾去清水,将滤出的细粉干燥。
黄连水拌甘石:取黄连煎汤,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,拌匀并使吸尽,烘干。(每煅甘石细粉100斤,用黄连12斤8两)。
13982021982
QQ:15630462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