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Products
甘草
Licorice
药品名称
甘草 [gān cǎo]
始载于
《神农本草经》
别名
甜草根、红甘草、粉甘草、粉草、皮草、棒草
性味归经
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功效
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药材简介

甘草,中药名。为豆科甘草属植物植物甘草、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。具有益气补中,润肺止咳,清热解毒,缓急止痛,调和药性的功效。主治脾虚倦怠,心虚悸动,咳嗽气喘,痈疽喉痹,药食中毒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等。

用法用量

煎服,2~10g。清热解毒宜生用,补中缓急、益气复脉宜蜜炙用。

注意事项

1.甘草味甘,能助湿壅气、令人中满,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。

2.长期大量服用本品,可岀现浮肿、血压升高、钠潴留血钾降低、四肢无力、痉挛麻木、头晕、头痛等不良反应,故不宜大量服用。

3.各种水肿、肾病、高血压、低血钾,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,均宜慎用。

4.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同用。

应用

1.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:运用张氏精索静脉曲张方(由黄芪、生地黄、党参茯苓、赤芍、丹参、菟丝子、白术、当归、桂枝、淫羊藿、枸杞子、炙甘草、柴胡组成)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,有较好的临床疗效,能增加配偶妊娠率。


2.治疗气血两虚之白细胞减少症:运用健脾养荣片(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黄精等)治疗气血两虚之白细胞减少症有效。


3.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:中药(炙庥黄、炙甘草、苦杏仁、柴胡、炒黄芩、炒枳壳、炒白芍、熟地黄、补骨脂、细辛、炙黄芪)结合西药,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效。


4.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:采用四方胃片(乌贼骨、浙贝母、黄连、川楝子、柿霜等)治疗慢性胃炎,具有舒肝和胃,制酸止痛的功效。


5.治疗慢性胃痛:口服健胃口服液(瓜蒌、半夏、柴胡、黄连、白芍、郁金、蒲公英、甘草)治疗慢性胃痛有效。


6.此外,尚有用甘草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、扩张型心肌病、慢性乙型肝炎、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、重度癌性疼痛、小儿过敏性紫癜、顽固性呃逆等报道。

 

相关配伍

1.临床常与人参、阿胶、生地黄配伍,补益心气,益气复脉,治疗心气不足而致脉结代,心动悸,如炙甘草汤;
2.与人参、白术、黄芪等品配伍,补益脾气,治疗脾气虚证,如四君子汤;
3.与白芍配伍,缓急止痛,治疗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。

现代炮制

炮制方法:
1.甘草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2.炙甘草:取熟蜜,加适量开水稀释后,淋入净甘草片中拌匀,闷润,置炒制容器内,文火加热,炒至黄色至深黄色、不粘手时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甘草片,用熟蜜25kg。

炮制作用:
1.甘草:味甘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胃经。具有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的功能。生品味甘偏凉,长于泻火解毒,化痰止咳。多用于痰热咳嗽,咽喉肿痛,痈疽疮毒,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。
2.炙甘草:甘温,以补脾和胃、益气复脉力胜。常用于脾胃虚弱,心气不足,脘腹疼痛,筋脉挛急,脉结代。

 

古法炮制

《雷公炮炙论》
雷公云:凡使,须去头、尾尖处,其头、尾吐人。
凡修事,每斤皆长三寸剉,劈破作六七片,使瓷器中盛,用酒浸蒸,从巳至午,出,曝干,细剉。
使一斤,用酥七两涂上,炙酥尽为度。
又法,先炮令内外赤黄用良。

《中药大辞典》
甘草:拣去杂质,洗净,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,捞出,润透切片,晾干。
蜜炙甘草:取甘草片,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,拌匀,稍闷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深黄色、不粘手为度,取出放凉。(每甘草片100斤,用炼熟蜂蜜25~30斤)

服务热线:

13982021982

QQ:1563046254
邮箱: 1563046254@qq.com
地址:总部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新龙桥社区12组702号

微信公众号

抖音号: 39174224579
在线留言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成都吉安康药业有限公司 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》编号:(川)-非经营性-2023-0127 蜀ICP备2023023372号 网站技术支持:极客联盟
本网站未发布麻醉药品、精神药品、医疗用毒性药品、放射性药品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