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,中药名。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。具有解表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的功效。主治表证发热,少阳证,肝郁气滞,气虚下陷,脏器脱垂,退热截疟。春天采较好,在雨后土地湿润时,用特制工具挖掘。
煎服,3~10g,用量不一样,功效有差异。疏散退热宜生用;疏肝解郁宜醋炙,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。
柴胡其性升散,古人有“柴胡劫肝阴”之说,阴虚阳亢,肝风内动,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。
1.治风寒感冒,恶寒发热、头身疼痛,常与防风、生姜等药配伍,如正柴胡饮(《景岳全书》)。若外感风寒,寒邪入里化热,恶寒渐轻,身热增盛者,柴胡多与葛根、羌活、黄芩、石膏等同用,以解表清里,如柴葛解肌汤(《伤寒六书》)。治疗风热感冒,发热,头痛等症,可与菊花、薄荷、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。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,对于外感发热,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。若伤寒邪在少阳,寒热往来、胸胁苦满、口苦咽干、目眩,本品用之最宜,为治少阳证之要药,常与黄芩同用,以清半表半里之热,共收和解少阳之功,如小柴胡汤(《伤寒论》)。
2.治肝失疏泄,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、情志抑郁、妇女月经失调、痛经等症,常与香附、川芎、白芍同用,如柴胡疏肝散(《景岳全书》)。若肝郁血虚,脾失健运,妇女月经不调,乳房胀痛,胁肋作痛,神疲食少,脉弦而虚者,常配伍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等,如逍遥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3.治中气不足,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,食少倦怠,久泻脱肛,子宫下垂、肾下垂等脏器脱垂,常与人参、黄芪、升麻等同用,以补气升阳,如补中益气汤(《脾胃论》)。
4.治疟疾寒热的常用药,常与黄芩、常山、草果等同用。
1.与黄芩配伍,疏散半表半里之邪,治疗少阳病之寒热往来、胸胁苦满、口苦咽干等或肝郁化火证,如小柴胡汤、柴葛解肌汤;
2.与枳壳、陈皮、白芍等配伍,调和肝脾,舒畅气机,治疗肝气郁滞、肝脾不和诸证,如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、平肝开郁止血汤等;
3.与桂枝配伍,解表退热,治疗太阳少阳并病或肝胃不和证,如柴胡桂枝汤、柴胡桂枝鳖甲汤等;
4.与金钱草配伍,清肝利胆,排石退黄,治疗湿热黄疸证;
5.与牡蛎配伍,调和气血,疏肝解郁,软坚散结,治疗肝郁气结,血瘀痰凝证,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;
6.与前胡配伍,解热祛风,调气止咳,治疗风热犯肺、气滞不宣证,如柴胡清肺饮;
7.与细辛配伍,疏肝活血,祛风止痛,治疗气血不和,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,如柴胡细辛汤;
8.与羌活配伍,解肌退热,祛风胜湿止痛,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肢体酸痛或脾虚湿盛所致的头身困重、肢体酸痛等,如柴胡羌活汤。
炮制方法:
1.北柴胡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茎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2.醋北柴胡:取北柴胡片,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,闷润至醋被吸尽,置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柴胡片,用米醋20kg。
3.南柴胡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4.醋南柴胡:取净柴胡片,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,闷润至醋被吸尽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柴胡片,用米醋20kg。
5.鳖血柴胡:
(1)取净柴胡片,加入定量洁净的新鲜鳖血及适量冷开水拌匀,闷润至鳖血液被吸尽,置炒制容器
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。
(2)取净柴胡片,加入定量洁净的新鲜鳖血和定量黄酒拌匀,闷润至鳖血和酒液被吸尽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柴胡片,用鳖血13kg,黄酒25kg。
炮制作用:
1.柴胡:味辛、苦,性微寒。归肝胆、肺经。具有疏散退热、疏肝解郁、升举阳气的功能。用于感冒发热,寒热往来,胸胁胀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脱肛。生品升散作用较强,多用于解表退热。
2.醋柴胡:的升散之性缓和,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。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,腹痛及月经不调等症。
3.鳖血柴胡:能填阴滋血,抑制其浮阳之性,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。可用于热入血室,骨蒸劳热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
雷公云:凡使,茎长软、皮赤、黄髭须。出在平州平县,即今银州银县也。西畔生处,多有白鹤、绿鹤于此翔处,是柴胡香直上云间,若有过往闻者,皆气爽。
凡采得后,去髭并头,用银刀削上赤薄皮少许,却,以粗布拭了,细剉用之。
勿令犯火,立便无效也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柴胡:拣去杂质,除去残茎,洗净泥沙,捞出,润透后及时切片,随即晒干。
醋柴胡:取柴胡片,用醋拌匀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,取出,晒干。(每柴胡100斤,用醋12斤)
鳖血柴胡:取柴胡片,置大盆内,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,拌匀,闷润,置蜗内用文火微炒,取出,放凉。(每柴胡100斤,用活鳖200个取血)
13982021982
QQ:1563046254